26-10 羅浩芳
救災最前線 台灣最佳領犬員

甫獲頒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獎的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特種搜救大隊隊員羅浩芳,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領犬員,所培訓的搜救犬屢獲國內外認證與獎項。她更帶領搜救犬,奮勇當先參與諸多重大災害的搶救,期盼成為在斷垣殘壁下受困生命的一絲曙光。

羅浩芳是台灣頂尖搜救犬領犬員之一,她與Amei這對最佳拍檔時常穿梭在危險的災難現場,把握黃金時刻尋找等待救援的民眾。

 

怕狗卻成為領犬員

幼年時,羅浩芳與妹妹住在外公、外婆家,直到就讀小學時,才與父母團聚。原與父親一起經商的母親,為了照顧求學階段的羅浩芳姊妹,轉入郵局任職;母親教導羅浩芳,女性唯有獨立自主、在職場上展現價值,才能對抗性別歧視。 

學生時代,羅浩芳是台中市西式划船與輕艇隊培訓選手,訓練時的痛苦歷練,鍛鍊她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大學畢業數年後,她決定投身公職,並選擇從事守護國人生命、財產的消防員;經過1年的訓練後,她被分發到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特種搜救隊的搜救犬隊,擔任領犬員。

小時候曾被狗咬傷的羅浩芳,遇到狗總是繞道而行,加入搜救犬隊可說是她人生最大的挑戰。幸而帶領她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訓犬師,這位訓犬師細心教導她如何與搜救犬建立信任與合作關係,她才逐漸從一個會被狗欺負的菜鳥,成長為一位合格且卓越的搜救犬領犬員。

 

 

通過全球最高級別認證

自2015年起,羅浩芳便帶著搜救犬,多次參與、支援重大災害的搜救行動,包括2015年蘇迪勒風災、2016年台南震災維冠大樓倒塌、2018年花蓮震災雲門翠堤大樓倒塌、2020年黑鷹直升機墜毀事故、2021年花蓮太魯閣事件與新北雙溪虎豹潭事件,與2022年花蓮縣玉里地震、2024年花蓮大地震。

重大災難現場,幾乎都能看見Amei與羅浩芳冒著生命危險,穿梭在充滿尖刺、電線、汽油、瓦礫的現場。

 

2021年,持續精進訓犬技術的羅浩芳,通過內政部消防署國家首批搜救犬認證裁判官訓練。2023年,羅浩芳與搜救犬Amei,以創下國內認證新紀錄的成績,取得第27屆搜救犬世界盃錦標賽(World Championship for Search and Rescue Dogs,WCH)及國際搜救犬隊救援任務能力認證(Mission Readiness Test,MRT)的資格。

在西方國家,訓犬已是相當普及的運動。搜救犬世界盃錦標賽、國際搜救犬隊救援任務能力認證,皆為國際搜救犬組織(International Rescue Dog Organization,IRO)的年度盛事;後者為全球搜救犬最高級別、最困難的救援任務能力認證,測驗內容與真實救災情境極為相似。

在認證過程中,面對完全陌生的高難度瓦礫場、不同人種的氣味,日夜溫差達10度,Amei依然可快速適應環境,展現非凡的適應能力、成熟的搜索技巧,並於48小時內完成9個場地、各20分鐘的搜索任務。

最終,羅浩芳率領的搜救犬隊伍,不僅順利通過於奧地利舉辦的國際搜救犬隊救援任務能力認證,並取得第5名的佳績,亦是台灣史上首組登錄於聯合國資料庫,為國際發生重大人道救援任務時,優先徵調的隊伍。Amei為本屆唯二通過認證的亞洲國家搜救犬,另一搜救犬則來自日本。

一人一犬展現驚人的信任與默契,代表台灣在搜救犬世界盃錦標賽上取得亮眼的成績。

 

期望建立民間搜救犬隊伍

羅浩芳的領犬員職涯也曾陷入低潮,但她回想西式划船與輕艇隊艱辛的培訓過程,教練常提醒她:「有時再怎麼努力,也不一定可達成夢想與目標,但只要盡力而為,就是對自己負責。」漸漸走出低潮。

「一隻訓練有素的搜救犬,搜索效率相當於30名搜救人員。」羅浩芳期待,未來她可將搜救犬訓練技術,傳承給更多人,協助建立民間的搜救犬隊伍,參與災害和失蹤事件搜救,並引進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與經驗,提高社會對於搜救犬訓練的認識和重視。

 


評審綜評

搜救犬的訓練極為不易,需有高度默契才能讓狗兒理解指令,拿到國際認證非常困難。災難現場環境惡劣、危險,羅浩芳不僅表現亮眼,在休假期間多次直衝前線救援,精神尤為可嘉。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持續分享搜救犬的國際經驗,建立民間隊伍,以應對愈發頻繁的災害,守護生命安全。

26-09 蕭鈞毓
潔淨創能 實踐永續淨零碳排

甫獲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獎的大同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蕭鈞毓,是台灣最傑出的女性電機學者之一,專攻再生能源發電系統、高效率電機設計、電機機械智能控制整合、照明燈具設計與智慧控制系統應用等領域,現已累積發表81篇學術論文,並擁有24件專利,更曾獲頒知名的全球電機設計、驅動控制成就獎項--日本永守賞(Nagamori Awards),為首位台灣得獎者,也是最年輕的得獎者。

2012年,蕭鈞毓取得台灣科技大學電機所博士,先從事1年的博士後研究,再於2013年進入產業界任職。參與開發的多項電機產品,曾榮獲國家玉山獎、台灣精品獎等獎項,並在大學兼課,開設電機、能源等專業課程。2018年,她正式轉入學界,現仍擔任多家電機企業的技術顧問與合作夥伴。

大同大學電機系副教授蕭鈞毓是馬達與發電機的專家,於再生能源發電與節電領域皆有豐富的經驗與技術,常輔導台灣企業實施減碳轉型。

 

研究、教學、社會參與皆亮眼

蕭鈞毓曾協助國內馬達大廠,開發最高效率的磁阻馬達,達到國際電動機效能分級IE4的標準,堪稱節能利器;和另一專業大廠合作設計應用於無人搬運車用之高效率電機,已投入生產並進入市場。此外,與工研院共同針對台灣海域海況,研發MIT波浪發電機組,現已投放至外海海域,進行實地測試。

受父親、照明研究權威蕭弘清教授的影響,蕭鈞毓亦擅長照明工程規劃設計、燈具設計及光學分析、照明控制系統設計,帶頭研發以人為本、健康的智慧照明控制系統,其研究室是台灣照明工程技術領頭羊,與企業重要的諮詢對象。

除了研究成果卓越超群,在教學上,蕭鈞毓亦繳出亮眼的成績單;她多次帶領學生團隊,參與國內外電機、電子、通訊、光電競賽,迄今已奪下36個獎項。她還兼任經濟部能源署中小企業節能服務診斷中心主任,表現深獲企業、能源署高度肯定;4年來,累計服務69案,每年平均節電量約146萬度、平均減碳量約2,095公噸,並培養36位節能專業人才。

蕭鈞毓執行國科會大產學合作計畫開發全台第一座超高效率MIT 10kW徑向風力發電機。

 

每個產學服務案件,蕭鈞毓均親自帶隊,偕同節能診斷服務人員訪視企業,檢測其電力品質、冷凍空調與照明系統,分析各種耗能設備的使用狀況,並提出有效的節能建議方案,且持續追蹤企業實際執行情形3年,以確認建議方案之成效。

 

女性也能在電機領域發光

蕭鈞毓近年來廣受各界邀請擔任多項儲能、創能、節能計畫案的審查及競賽評審;本於投入社會公益服務的熱忱與公民責任,她跟隨父親的腳步,擔任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義工多年,現更是日用品委員會召集人,協辦多次消費者保護宣導活動與專題演講。

她多次代表消基會出席公部門會議,捍衛消費者權益和國人生命安全,如應邀行政院核能安全委員會游離輻射安全諮詢委員,提出諸多輻射安全注意事項;擔任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標準審查委員,參與國家標準草案的審定。

「從學校到職場,因為從事電機研究的女性相當少,難免會感到壓力或受到別人質疑。」蕭鈞毓開朗地笑著說,她希望以自己的經驗,證明在傳統男性為主的電機領域,女性同樣可以表現亮眼出色。而她不以現狀自滿,除了在原有專業領域上精益求精,還持續鑽研新的專業,具本土環境優勢的離岸風力發電技術,「我已經考到國際風能GWO BST基本安全培訓證照了!」

在電力設備中,電機用電佔電力能源負載逾60%,照明設備約佔15%,是全球節能減碳的焦點。在可見的未來,蕭鈞毓將持續積極研發與推廣永續發展,讓精密製造技術、智慧控制技術與高效率電機設計,成為台灣節能減碳的核心技術,降低電機、照明設備的耗電量,加速朝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

精益求精的蕭鈞毓已考取全球風能組織(GWO)的國際證照,圖為她參加風機高空作業的培訓過程。

 


評審綜評

蕭鈞毓由技職教育體系到電機博士的學習歷程實屬罕見,與企業、能源署、台電更有深度的產學合作關係。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能持續幫助國內精密製造產業推向國際舞台,幫助台灣與世界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

26-08 楊怡庭
國際人道救助 翻轉非洲婦女命運

榮獲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的楊怡庭,因參與非洲志工服務,由一個計畫的推動,到創立「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過去9年,她在非洲國家以布衛生棉衛教、發放為起點,發展以婦女為核心的互助組織,建構經濟型、援助型、建設型的支援網絡,致力協助當地居民脫離赤貧,受益者數十萬人計。

楊怡庭創辦的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改變了非洲偏鄉婦女的生命。

 

婦女培力倡導者、執行者

楊怡庭是婦女培力的倡導者、執行者,更在第一線帶領團隊,想方設法、尋求奧援,幫非洲婦女解決問題,並積極參與重要國際組織會議,為非洲婦女發聲。

成長於台中市藍領家庭的楊怡庭,在就讀中原大學時,便常與同學前往偏鄉、醫院,從事公益服務,之後一起向學校的服務學習發展中心遞交海外企劃書籌措經費補助,前往學長姐未曾踏足的肯亞、烏干達,為該校學生自主撰寫海外服務企畫案的第一例,並成為學弟妹可援引、效法的榜樣。

「在既定印象中,非洲落後又荒涼。但我從未親眼看過,不知是否該相信。」楊怡庭回憶道,2015年時,她帶著從中原大學宿舍募集的物資,飛往陌生的非洲大陸,「在非洲,最震撼我的,莫過於發現,當地女學生因買不起衛生棉,在月經來時沒辦法去上學,即『月經貧窮』。」

 

協助非洲7國婦女、女孩

從非洲返台後,楊怡庭無法忘懷非洲女性的處境,決定與志同道合的友人,以「愛女孩」為名成立專案計畫,並於2018 年在烏干達、史瓦帝尼成立Love Binti International 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2020年於台灣成立「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並邀請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同加入,由她本人擔任秘書長。

楊怡庭更應用台大公衛所的量性研究訓練,擬訂及評估東非洲肯亞、烏干達、南蘇丹、盧安達、坦尚尼亞與南非洲史瓦帝尼、莫三比克的執行計畫。經過多年的努力,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執行經費已逾300萬美元,楊怡庭不僅得帶領約30人的跨國團隊,還要負責籌措約半數的經費。

截至2024年,透過與在地NGO合作,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的婦女裁縫技職培訓、衛生教育工作坊已協助非洲7個國家、逾17萬名婦女與女孩,不僅增加她們的收入、改善她們的生活與健康,透過教導縫製布衛生棉,更讓諸多女學生不再因為生理期,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

楊怡庭對當地婦女說明如何縫製布衛生棉。

 

原來台灣也可走出去

多數的非洲國家缺乏讓經濟成長的條件——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可靠的道路、穩定的電力供應,以及資源充足且清廉的政府。在種種的挑戰下,楊怡庭吃盡了大大小小與意想不到的苦頭。讓她最難忘的一次是軍政府派員前來「關切」,幸好經過解釋後終於獲得理解與贊同。

回顧來時路,楊怡庭感性地說:「台灣也可以走出去,台灣的NGO也可以與國際的NGO,在同一個平台上交流。」展望未來,她期待結合氣候變遷、人類永續發展議題,繼續為非洲貧困婦女發聲,並期待更多台灣女青年站起來、走出去,帶給世界正面的影響。

楊怡庭赴杜拜參與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證明台灣NGO組織也能在國際平台上發聲。

 


評審綜評

楊怡庭結合學術研究與實踐,在婦女培力、女性權益、國際合作、永續發展上表現出色,是台灣女性在全球援助與發展中的楷模。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能持續串聯台灣與國際社會,幫助世界上每個需要幫助的角落。

26-07 陳縕儂
與機器對話 助台灣站上AI浪潮

AI已是未來人類的主流科技之一,而引爆AI浪潮的應用,正是OpenAI推出的ChatGPT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其中的核心正是「對話處理技術」。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陳縕儂年僅30餘歲,卻是對話處理技術的先驅與權威,研究專長包含語言理解、對話系統、機器智慧以及自然語言處理。她率領的團隊多次奪得國際重要資訊比賽獎項,發表的論文亦屢屢被引用,大幅提升台灣學界的能見度與影響力。

台大資工系副教授陳縕儂是知名的人工智慧語言處理專家。

 

屢獲國內國際重要研究獎項

陳縕儂就讀台大資訊工程系,取得學碩士學位後負笈美國電腦科學領域排名第一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攻讀電腦科學語言科技碩、博士學位。畢業後,她先赴微軟研究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於2016年時放棄高薪返回母校任教。

她也是台灣首位致力於讓電腦與人類進行雙向對話、互動的學者。2017年獲頒Google Faculty Research Award,為台灣第2人,亦是當年得獎者中唯一來自亞洲的專家;2020年,她再獲鼓勵具影響力研究者的Amazon AWS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Award,在13名得獎者中,僅有3名來自亞洲。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台灣文化、語言的獨特性,全球尚無理想的繁體中文為主的大型語言模型,為了填補此空白,陳縕儂帶領學生團隊開發台灣本土文化的對話模型Taiwan-LLM並開源供大家使用,目前已有多家台灣企業導入到作業場域中。

專長電腦科學語言的陳縕儂坦承,她人生最大的卡關也在語言,「申請博士班的時候我托福連考5次都沒過90分,英文聽、說能力超遜的。」所幸卡內基美隆大學給她機會讓她從碩士班讀起,才有這位AI對話專家的誕生。

 

致力促進台灣產業智慧轉型

在對話處理技術的卓越成就,讓陳縕儂獲選為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 Speech and Language Technical Committee(SLTC)的委員,不僅為台灣第一人,且已連選連任,證明她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學術影響力。

除屢獲國際研究獎項肯定,她也囊括多項國內研究獎項,先後獲頒科技部愛因斯坦年輕學者獎、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年輕學者創新獎、台灣傑出女科學家新秀獎、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李國鼎青年研究獎等獎項。

研究成果豐碩,陳縕儂亦認真指導後進。2018年,她所指導的建國中學科學班學生,先後奪得義大利科學博覽會金牌獎、耶魯大學科學及工程特別獎;而在2021年Amazon Alexa Prize TaskBot全球競賽中,她所指導的學生團隊,從眾多競爭者脫穎而出,躋身最後獲選的10強隊伍,與賓州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等國際名校並列,團隊也勇奪初賽冠軍,更是碩果僅存的亞洲隊伍。

她更參與多種型態的教學、培訓,加速台灣各大產業的智慧轉型。例如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開課、受邀至企業講授AI、錄製線上AI課程,並將在台大開設的AI課程錄影後公開在YouTube頻道上,現已累積逾300支影片,幫助民眾系統性地了解這個重要的科技。

陳縕儂指導的學生團隊時常在國內外的比賽中斬獲佳績。

 

提昇全民AI意識

育有兩子的陳縕儂,深刻體會女性在職場上的艱難處境,她積極透過不同管道推動性平意識,例如到企業單位講述科技女力、在校內推動性平政策、到北一女中、台中女中、高雄女中等女校演講,用自身的經歷鼓勵女學生不需受到既定刻板印象影響,勇敢追求自己的志趣。

未來,除了繼續開發AI對話技術,陳縕儂更希望可促進強化全民的AI意識,繼續協助台灣產業智慧化,讓台灣在全球AI浪潮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為了推動台灣產業智慧轉型,陳縕儂無私地分享最新的AI知識與技術。

 


評審綜評

陳縕儂是人工智慧領域一顆閃耀的新星,棄商從研,在AI之教育、學術研究、技術發展與科普推廣上,均有傑出成就,為台灣年輕女性科學家之典範。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能持續為台灣智慧產業領域之轉型升級,注入新力。

26-06 莊海華
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女醫之光

國內知名肥胖醫學專家暨精準健康領域名醫、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家庭醫學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莊海華,在臨床醫療、學術研究、醫學教育、公共事務與國際參與等面向,皆有過人成績,當選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為其職涯最佳的註解。 

國小時因家庭變故,還有一位重度身心障礙的弟弟,莊海華曾經有放棄升學或半工半讀的心理準備,但她勤奮學習,先後畢業於北一女資優班、長庚大學醫學系,成為眾多病友信任的良醫。從童年起,她便深刻體悟,女性肩負重任時展現的堅韌、勇氣,是最亮眼的光輝,女性得有自己的見識、專長及成就,才能捍衛自己所愛的人與價值觀。

莊海華不僅專精減重、精準醫療等健康促進相關治療,並積極參與國內外公共事務,發揮影響力。

 

將世界醫學生年會辦在台灣

就讀大學時,莊海華便已展現熱忱的公眾服務精神。當時,受政治勢力干擾,代表台灣全體醫學系、中醫系學生的中華民國醫學生聯合會,在世界醫學生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ssociations)的會籍,岌岌可危。

在眾多學長姊的協助下,莊海華陸續以中華民國醫學生聯合會監事主席、公共衛生委員會創會主席與全國總會長的身分,引進世界醫學生在公共衛生、難民與和平、性健康、醫學教育、實驗室交換等活動;最後不但保住正式會籍,更成功爭取到史上第一次在台灣舉辦的世界醫學生年會。

值得一書的是,莊海華更當選世界醫學生聯盟的訓練發展部部長(Training and Resource Division Director),突破台灣人難以在國際衛生組織擔任幹部的限制。

大學畢業後,莊海華進入長庚醫院家醫科任職。在長庚醫院的支持下,她創辦健康國小、員工健康促進等計畫,受惠的國小學童近2500名、醫護同仁超過6000名;守護弱勢兒童、偏鄉族群與醫護同仁的健康,並以此獲頒2018國家品質標章、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2年度績優健康職場活力躍動獎。

為求醫術再上層樓,莊海華還前往美國賓州Geisinger Medical Center,進修肥胖照護、精準健康、及基因檢測等知識。回國後,她的學術研究亦有所成,其研究已獲15個獎項,參與的團隊也曾奪得第20屆國家新創獎、2023國家品質標章特色醫療金獎;她也獲選為長庚大學傑出校友,並受邀參與創辦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莊海華屢獲國家品質標章、國家新創獎等肯定。

 

參與公共事務把關民眾健康

在長庚醫院,莊海華先後被委任為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健康促進推動委員會副主席、代謝暨體重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家庭醫學部副部主任,及智慧醫療委員會總會、遺傳精準醫療推動小組、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是該院走進校園、鏈結社區、照顧員工、應用新科技的靈魂人物,並於2019年,獲選為世界醫院聯盟青年領袖。

雖然工作忙碌,莊海華仍熱心公共事務,現同時擔任台灣肥胖醫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及出版委員會委員、台灣健康識能與傳播學會理事、中華運動禁藥防治基金會違規審議委員會委員、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副秘書長,與台灣女醫師協會秘書長,並參與籌辦2022年、首次在台召開的世界女醫師協會(Medical Women’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MWIA)大會。

2024年,莊海華接任長庚醫院女醫師聯誼會會長,賡續前輩的努力,繼續推動院內女醫師臨床服務、學術研究及公眾參與的機會。

學生時代莊海華將世界醫學生年會辦在台灣;2022年她也協助讓世界女醫師協會大會在台灣舉行,更擔任子論壇的共同主席。

 

未被生命中的重重難關擊垮,母親的堅毅、寬厚,讓莊海華依然對生命充滿希望。她傳承了這份精神,勇於面對種種挑戰,即使在2020年初,全家困在疫情嚴重的美國,依然參與哈佛醫學團隊所主導的新冠相關研究,回國後更擔任長庚醫院家醫科防疫官,站在防疫第一線。

獲頒十大傑出女青年獎,莊海華希望可與年輕女性分享自身成長經驗,告訴她們,童年波折、青春期迷惘、人際焦慮、職涯困境、家庭負擔皆是人生常態,人人都有機會,勇敢地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評審綜評

莊海華自年輕時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於臺灣醫學生聯合會創首屆公共衛生委員會,並爭取國際醫學生聯盟大會首度在臺灣舉辦。在預防醫學上,亦積極投入於臨床、教學、研究與社區服務。在男性主導的醫務管理領域中,成為被大力栽培的升起之星。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精益求精,成為具影響力的醫界女性領導者,展現剛柔並濟的領航力。

26-05 連珍羚
締造柔壇歷史 台灣人的「柔道女王」

台灣首位旅日女子職業柔道選手連珍羚,在成為國內首位柔道大獎賽、大滿貫賽雙料金牌得主後,又在杭州亞運,奮力奪得女子柔道金牌,今日再獲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肯定,更確立其台灣柔道史女子選手第一人的地位。

連珍羚被國人稱為「柔道女王」,是台灣女子柔壇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首位旅日女子職業柔道選手

自9歲起,連珍羚便踏入柔道世界。就讀國立體育大學2年級時,她代表台灣前往日本參加柔道比賽,雖然比賽成績並不耀眼,但奮戰精神卻獲得日本山梨學院柔道教練青睞,邀請她到山梨學院就讀。

抱著夢想來到柔道發源國日本,連珍羚同時得面對語言不通、高強度訓練的雙重挑戰,一度沮喪得以為自己沒有柔道天分。但她咬緊牙關、知難而行,每天苦讀日文、苦練柔道,不久後,便可聽懂教練的指導、與隊友順暢溝通,並跟上高強度訓練的進度。

力求完美的連珍羚,除了完成教練交付的練習份量,還花3倍於隊友的自主練習時間,雕琢柔道技巧、動作。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山梨學院3年級時,她拿下了「全日本柔道權大賽」冠軍,為首位奪冠的外國留學生,更為她開啟跨進職業柔道隊的大門。

此次奪冠,也讓連珍羚登上了日本柔道界權威雜誌《近代柔道》封面,象徵她已晉升為世界級的柔道選手。大學4年級時,她獲選為山梨學院女子柔道隊隊長,為該隊隊史首位外籍隊長。

不斷創造台灣柔道光榮新篇章的連珍羚,從山梨學院畢業後,加入小松製作所女子柔道隊,成為台灣首位旅日女子職業柔道選手,亦是此支勁旅隊史首位正式的外籍隊員。她的職業生涯屢創佳績,曾奪得布達佩斯大獎賽、巴庫大獎賽、摩洛哥大獎賽等賽事的金牌。

踏上異國,從一開始的跟不上到摔出自信、奪得冠軍,連珍羚最強大的武器就是那顆永不放棄的心。

 

為國征戰國際賽事屢創佳績

難能可貴的是,前些年連珍羚被拔擢為小松製作所女子柔道隊隊長,成為隊史首位外籍隊長;2022年的日本實業團體柔道對抗大賽,她更以上屆冠軍隊長的身份被指定為宣誓代表,再度刻下一筆光榮的紀錄。但對於這榮耀與肯定,她不僅沒有任何自滿,唯有感念在心,全力盡好隊長的責任,並在每場比賽中全力以赴。

站上世界舞台,讓「台灣的柔道被世界看到」,是連珍羚自幼迄今的願望,從未動搖或改變。她多次披上國家隊戰袍,代表台灣出戰國際賽事,先後參與過仁川亞運、里約奧運、雅加達亞運與杭州亞運,今年將再征戰巴黎奧運;而她在里約奧運獲得第5名,在雅加達亞運鍍銅,在杭州亞運奪冠,皆是台灣女子柔道的新里程碑。

連珍羚雖榮譽滿身,但過程並不順遂,傷痛、挫敗屢見不鮮。2019年,她先在當年的高階賽事--摩洛哥大獎賽、葉卡捷琳堡大滿貫賽相繼拿下金牌、銀牌後,卻在亞太柔道錦標賽銅牌戰中因手肘脫臼被迫退賽。

但她總能克服險阻,從傷痛、挫敗中汲取教訓,視其為「變得更強的調味料」,學會不可輕忽身體的不適,更精準地調整柔道動作、身體狀態,續攀新的巔峰。

為了讓台灣的柔道被世界看見,連珍羚正在積極備戰今年7月的巴黎奧運。

 

期待更多國人感受柔道魅力

東京奧運第一輪賽事便落敗,對志在奪金的連珍羚,更是沉重的一擊。賽後,她深刻反省,雖然已兼具柔道技巧、求勝意志力,卻給予自己過於沉重的壓力,決定重拾「我要摔出自己的柔道」初衷,打消退休念頭,繼續在柔道場上奮戰,終於在隔年的杭州亞運成功奪冠。

目前,連珍羚正積極備戰巴黎奧運,期待可續創佳績,讓更多國人感受到柔道的魅力,並激勵更多後輩投入柔道訓練!

 


評審綜評

柔道最強在亞洲,連珍羚在日本異鄉刻苦深造,其優異表現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她創下的紀錄、她的熱情、她堅忍奮發的運動家精神,是非常優秀的典範。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在今年巴黎奧運為台灣創造新的歷史。

26-04 張瑋軒
打造性別平等、多元共融的社會

2023年,Me Too浪潮席捲台灣,促使社會更加重視性別暴力。致力多元共融DEI(Diversity、Equity、Inclusion,多元性、公平性、共融性)的吾思傳媒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瑋軒,是Me Too浪潮的重要推手之一,不僅身兼作家、創業家、女性網路社群意見領袖,還是政策研討會議的積極參與者、公眾對話和教育的推動者,現更獲選為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張瑋軒長期致力於性別平權與多元共融,創辦的吾思傳媒(女人迷)是全台最大女力媒體社群平台。

 

影響台灣的20大女性之一

就讀台灣大學歷史系時,張瑋軒便深深好奇,歷史、社會、媒體是如何形塑女人,故修習諸多性別學、心理學、戲劇學課程。畢業後,她前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SE)留學,攻讀性別與媒體碩士,更激發其對追求性別公平、社會正義的熱情。

回台後張瑋軒在電影公司負責數位行銷,她和朋友陳怡蓁在某次聊天時有了「想打造一個以女人為主的網站」的想法,因此找了同學蔡純如一起創辦吾思傳媒。她打造的社群網站女人迷,現已成為台灣現在最知名的女力媒體社群。在Me Too浪潮中,張瑋軒成功串連多個非政府組織,如現代婦女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防暴聯盟等,倡導「不讓受害者一個人活動」,引起廣大的迴響。

曾被《數位時代》雜誌評選為影響台灣20大女性之一的張瑋軒,在2017年被選為參與亞太經合會的代表之一,曾多次參與國際會議講述青年創業、性別發展政策,為台灣發聲。

2018年,張瑋軒受美國國務院邀請,以台灣代表的身份參與國際領袖人才參訪計畫(International Visitor Leadership Program,IVLP)。此計畫已有80多年歷史,旨在邀請世界各國各領域傑出人士,或未來可能擔任重要職務者,赴美短期參訪;張瑋軒受邀,足證國際社會對她的高度肯定。

2017年,張瑋軒受邀至越南參與APEC青年數位創新創業論壇,代表台灣在國際會議上於青年創業和性別發展發聲。

 

持續推動台灣DEI認證指標

在性別公平上的努力,讓張瑋軒獲聘為台北市政府的性平委員,為台北市政府內部的資源整合貢獻一份心力,並透過與國內知名人力銀行及LinkedIn、KPMG(安侯建業)等國際知名企業合作,達成產業間的共融交流,推動台灣DEI認證指標,並創建多元共融願景獎,鼓勵企業發展多元共融生態系。

張瑋軒也與Google合作,推動Women in STEM孵化式學習經驗,增進女力的科技能力,並獲頒佛光山「真善美傳播獎」。她所率領的團隊,也曾入圍聯合國日內瓦計畫中的全球最佳公民科技應用獎(WSIS Prizes);她還參與聯合國 NGO CSW(The Commission on Status of Women,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7屆的演講,分享推廣DEI的經驗。

隨著知名度、影響力日增,張瑋軒不僅曾受邀與總統對談,還擔任TED等公眾對話與教育平台的主持人、演講者,並撰寫《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把自己活成動詞》等4本書,宣揚性別平等、多元共融等理念。

「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就不會在意會遭遇多少困難、挑戰。」張瑋軒指出,在推廣性別平等、多元共融等理念的過程中,總有人不認同,或認為此為不急之務,或在Me Too浪潮趨緩後,原本的義憤填膺已冷卻,只能一一去克服,無暇煩憂、沮喪。

 

期待在更大舞台上發光發熱

獲頒十大傑出女青年獎後,張瑋軒計畫應用更多媒材,促進國人對於性別議題的認識和參與,也期待可透過更多的國際合作和公眾教育,繼續倡導性別平等、多元共融,更期待未來可將自身的經驗和熱情,帶到更大的舞台,為台灣、亞洲的性別公平和社會正義,做出更大的貢獻,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包容的世界。

張瑋軒(右四)帶著團隊持續推動台灣DEI認證,為台灣打造多元共融的社會環境。

 


評審綜評

張瑋軒可說是網路社群媒體創業的先鋒,透過網路為女性發聲,推動女性意識覺察與自我成長,是台灣女性創業、商業創新以及兩性平權的典範。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持續為台灣打造更多元、更和諧的社會環境。

26-03 徐若鈞
描繪生命之光 用藝術倡議健康平權

學生時代曾兩次獲頒總統教育獎的泡泡龍病友徐若鈞,不僅是生命的鬥士,勇敢對抗惡疾,更積極參與罕見疾病基金會、泡泡龍病友協會活動,帶領病友走出幽谷、迎向光明,在藝術創作上亦屢有佳績,再獲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殊榮,堪稱實至名歸。

徐若鈞是罕見疾病「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的患者,也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

 

畫畫成為忘卻疼痛的良藥

形容自己的出生,猶如「上帝投下的一顆震撼彈」的徐若鈞,自幼即確診「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Epidermolysis Bullosa);患者因為基因的緣故,身上的皮膚、黏膜隨時都會因為些微的刺激發出水皰,被暱稱為「泡泡龍」。每100萬名新生兒中,約有20名泡泡龍病友,是一種罕見遺傳疾病。

徐若鈞語氣平和地說,她自幼便猶如醫生的白老鼠,不時得進行各種檢查、試驗。每天光是擦藥、包紮就得花上好幾個小時,「白天,我還得跟太陽捉迷藏,怕跌、怕踩、怕碰撞,一個不小心就會新增一處傷口;晚上,千瘡百孔的我,總是痛癢難眠。」

雪上加霜的是,徐若鈞連眼睛也會破皮,導致其右眼視力幾近於零,左眼視力亦遠弱於常人,維持現狀已是奢侈的想望。不想讓生活在唉聲歎氣中度過的她,藉著興趣兼專長--繪畫,讓生活更精彩,讓生命更閃耀。

「從小,我常常坐在角落塗鴉,畫畫成為我忘卻疼痛的良藥,也是我最親密的夥伴,讓我重新認識和定義了自己。」徐若鈞回憶道,在高二時,首次接觸到水墨畫,便深深被吸引,更決定以藝術為終生志業,雖然身體的傷口就像生命的裂縫,但對藝術的熱愛讓她相信,「生命裡的每一個裂縫,都是一個個故事和印記的堆疊,是開往新世界的窗。」

在右眼近乎失明的狀況下,徐若鈞依然完成一幅幅筆觸細膩的巨幅作品。

 

父母教導成為手心向下的人

雖然身染惡疾,導致徐若鈞在求學過程中,常被迫請假,並曾因此休學,但她仍堅持完成碩士學業;此份精神與毅力,讓她在高中、研究所時,兩次榮膺總統教育獎得主。而從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畢業後,雖然時時刻刻都得與病魔對抗,她同時投入教學、創作,並透過演講、策展、參與藝術共創計畫,為罕病病友發聲。

在教學上,徐若鈞除在自家開設繪畫班,也在罕見疾病基金會的邀請下,前往罕見家園,擔任心靈繪畫班導師,帶領繪畫班學生參與罕病繪畫聯展,開拓罕病兒童的美學視野與交友圈。

在創作上,她曾奪得富邦身心障礙才藝獎創作組梅花獎、新竹美展水墨膠彩類竹塹獎等獎項,舉辦過多次個展,亦參與過多次畫家聯展,更曾應成功大學醫學院之邀,擔任駐校畫家。

「感謝父母一直提醒我,要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只要有能力付出一點點,就能獲得更多回報。」徐若鈞感謝地說,在媽媽擔任泡泡龍協會理事長的6年內,她常陪同媽媽一起探視病友、出國與其他國家病友交流,並擔任多場泡泡龍病友創作聯展的策展人。

徐若鈞證明即便罹患罕病也可以「手心向下」,成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付出者。

 

期望激勵與病魔纏鬥的青年

除了擔任心靈繪畫班導師,徐若鈞也參與罕見疾病基金會公益廣告拍攝,並發揮藝術長才,協助繪製繪本、便條本、咖啡杯套、電子耶誕卡,與彩繪椅子義賣,並擔任獎助學金評審。

「忍受拍打在礁石上的痛楚,才能激發出美麗的浪花。」徐若鈞期許自己,視病痛為生命的考驗,以自己的奮鬥經驗,讓更多人認識泡泡龍,並激勵與疾病纏鬥的青年,勇敢活出自己、接觸他人,因為「即使是最黑的夜晚,都還有熠熠星光、繁星點點,誰都不會是一個人。」

 


評審綜評

徐若鈞將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運用在藝術上,創作出許多令人驚嘆的作品,不僅鼓舞罕病患者,讓社會更能了解弱勢族群的需求。期望她繼續創作,帶給社會更多美好的能量。

26-02 林愛龍
永續海洋 守護地球的鬥士

獲選為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獎得主的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長年投身環境及動物保護運動、生態農業運動、人權運動,是諸多永續理念的倡導者與行動者,可說是十足的熱血青年。

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林愛龍從大學起就參與社會運動、擔任志工,以環保為人生的志業。

 

台灣第一位海洋保育專員

18歲時,林愛龍北上就讀台灣大學法律系。一般大學生下課後便忙著玩樂、談戀愛,她卻前往荒野保護協會總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團體,自薦擔任志工,之後更成為台灣首批淨灘種籽教練、海洋巡迴影展講師與環境推廣講師。

大學畢業後,林愛龍負笈美國攻讀法律碩、博士學位,並以環境法、海洋法、永續海鮮、綠色採購法規為研究主題。回國後她進入荒野保護協會就職,成為台灣首位專職海洋保育專員,並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友人,共創「台灣海龍王愛地球協會」,倡議台灣史上第一份《食農教育法草案》。

在環境及動物保護運動上,林愛龍曾擔任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發起人代表及理事,呼籲國人關注西部刺網漁業對白海豚的影響,還當過5年的台灣海域保護及監測協會議題專員,成功遊說政府修改拖網管理法規,降低拖網漁船在禁漁區違規捕魚的情形。

在生態農業運動上,林愛龍曾是台灣友善米食推廣協會理事,鼓吹農民種植有機稻米,也曾參與發起台灣新鄉村協會,推廣友善生態種植,鼓勵農民採用無農藥、無化肥的耕作方式,以利河川流域、低海拔森林的生態復甦,還曾是中華民國野鳥協會海鳥保育小組副召集人,關注遠洋漁業誤捕海鳥議題。

林愛龍赴美攻讀博士時以環境法、海洋法為主,結合興趣與專業,以民間團體的身份給予政府許多建言。

 

創建第一個永續海鮮標章

林愛龍不僅關心生態,也關心人權。她曾擔任台灣圖博(西藏)之友會理事、秘書長,聲援藏族保存語言、文化、生活模式及宗教信仰的權利,也擔任過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的法庭觀察員,參與法庭觀察計畫,推動法官審判品質改革。

2018年起,林愛龍就任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成功協助政府輔導沿近海漁船,落實永續管理措施,如大幅提升漁民卸魚申報率、刺網漁具實名制,並宣導禁捕小蟹及抱卵母蟹,與輔導成立海洋保護區巡守隊,更與農業部漁業署共同創建國內第一個永續海鮮標章-「海洋之心生態標章」,為傳統漁業注入新思維。

林愛龍還促進一級漁業生產者、二級水產加工業業者、三級海鮮通路商的對話與合作,共創漁業發展、海洋保育雙贏,更提出「生態放流」論述,即「放流或放生,皆應以復育海洋生態的原生生物多樣性為目標」,協助建議漁業署修改法規,並積極協助宗教團體扭轉放生方式。

除此,她還努力促成台灣鯖鰺漁業實施「總量管制」及「漁船個別配額制」,導入避免產能過剩或過度捕撈的監管機制,讓台灣鯖魚漁業管理制度與國際並駕齊驅,堪稱台灣漁業史的新里程碑。

林愛龍提出的「生態放流」論述,兼顧了宗教團體與復育海洋生態的目標。

 

望環保理念更深入人心

「30歲以家人對我職涯的關切,是我最大的壓力來源。」林愛龍語氣平和地說,她未像其他法律系的系友般,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取得博士學位後,也未專任教職,「但人各有志,環保是我的志趣,也是深具價值、意義的工作。」

面對來日,林愛龍念茲在茲的,仍是如何突破「同溫層」,讓環保理念更為深入人心,並化為實際行動,與發想新的模式,擴大政府、企業的參與程度,加速達成目標的進程!

 


評審綜評

林愛龍在以成年男性為主的傳統漁業領域中,注入新思維,透過對話、磨合取得漁民信任,推動台灣漁業以及海洋生態永續。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除了能持續在海洋資源永續這份志業上繼續努力,也能分享自身經驗給願意投入非營利組織的年輕人,讓社會往更好的方向改變。

26-01 白惠淑
弱勢的後盾 罪犯的剋星

為弱勢被害人撐起保護傘、捍衛公眾權益的法律從業者,都是國家英雄。屢屢偵破重大刑案的台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白惠淑,2023年甫獲台中市政府頒發防暴新銳獎,現又榮膺第26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獎得主,實為法界之光。

自幼成長於南投縣草屯鎮的白惠淑,從國小到高中,過著一邊讀書、一邊幫忙爸媽看顧廚具行的日子,並藉優異的學業成績申請獎學金,以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因為來自平凡的家庭,她更能抱持同理心,為弱勢被害人伸張正義。

台中地檢署檢察官白惠淑辦案細膩、溯源除根,對兒虐、性侵、家暴等婦幼保護案件更多了一份同理心。

 

青年檢察官代表性人物

不僅在檢察官工作上表現優異,白惠淑也熱心參與公共事務,獲檢察總長指派為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副秘書長,並數次獲法務部指派,參加法務部反賄選、護民專案等宣傳微電影拍攝,已是青年世代檢察官代表性人物。

以辦案手法創新、態度堅定著稱的白惠淑,擅長運用最新科技,或委請專業人士合作,秉持溯源及徹底瓦解犯罪集團決心,多次破獲重大家暴、性侵、兒虐、兒少性剝削案件,成為婦幼等弱勢族群最堅實的後盾,亦是經濟犯罪、營業祕密犯罪罪犯的剋星,及時守護企業資產、國家經濟命脈。

值得稱道的是,白惠淑常彙整偵辦營業祕密案件的經驗,主動分享給其他偵辦營業祕密案件之檢察官,提升整體辦案的成效,並與學術界、產業界保持密切交流,提醒其營業祕密保護之注意事項,充分展現檢察官之影響力與領導力。

她也曾負責偵辦與追查重大雲端賭博機房案件、重大走私毒品案件、重大校園毒品案件、重大查緝排毒針診所案件、重大新興網路集團販毒案件,致力防堵毒品銷售管道,落實行政院揭櫫的「溯毒、追人、斷金流」反毒總目標,降低毒品對社會的危害。

白惠淑(右一)從不吝於分享自身的辦案經驗,幫助同僚更有效率地打擊犯罪。

 

無私奉獻所學協助後進

白惠淑還曾從嚴從速偵辦台灣頭號槍擊要犯、亞洲10大槍擊要犯所犯之重大刑事案件,對社會治安貢獻卓著,獲台中地檢署向法務部呈報為2002年辦理優秀案件。除此,她亦曾於公訴蒞庭期間,擔任重大國軍貪污案件的結辯,成功捍衛國軍權益。

在中華民國檢察官協會副秘書長任內,白惠淑勤於蒐集各方意見,為基層檢察官發聲,而自2017年起,她每年皆擔任至台中院檢實習之學習司法官、學習檢察事務官、學習律師轉任檢察官之導師,無償且無私奉獻所學與經驗。

且因其政大法律所碩士論文主題為統包契約,故自2020年起,被檢察長指派為台中地檢署新大樓擴遷建案工作小組成員,協助深度瞭解檢察官的軟硬體設備需求,以期打造最能提振團隊士氣的工作環境。

「偵辦營業祕密案件時,最棘手的除了抽絲剝繭、爬梳案情,還得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才能釐清是非對錯。」白惠淑指出,探查企業營業祕密案件,得先涉獵相關財經、化學、電腦等知識,雖有專業人士相助,「但檢察官還是得精研相關書籍、專業知識,才能在偵辦案件時切中要害。」

 

期待將法律知識普及化

獲頒第26屆10大傑出女青年獎後,白惠淑期許自己繼續堅守檢察官崗位,保護受虐兒童、被害婦女及為毒癮所苦之少年,未來可向各縣市青商會、科技園區廠商及傳統產業廠商,講授偵辦營業秘密案件之經驗,以防有人重蹈覆轍,「我會跟公私部門一起合作,推廣法普知識,把辦案經驗及感想,用故事的方式來呈現,希望幫助民眾免於成為被害人,或淪為犯罪同路人。」

白惠淑期待能把法律知識以更白話、科普的方式傳達給民眾,避免受害或觸法。

 


評審綜評

在男性檢察官擅長的案件中,白惠淑不僅不落人後,更可見其對婦女兒童保護案件有深度的投入,主動出擊、溯源除根,為弱勢發聲。期望她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後,持續追訴犯罪,推動法律普及教育,建構安全防護網路,保護民眾安全。

報名
截止